2025-09-30 09:21:58 浏览数量:次
中国科协2025年“开放合作月”专题新闻发布会现场
主持人: 宋玉荣 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 现场发布人: 张 斌 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副部长 陆丽俐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陈 锐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 王 佳 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副秘书长 秦久怡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 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副部长宋玉荣首先介绍发布人➔ 今天,中国科协在中国科技会堂组织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是通报中国科协2025“开放合作月”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张斌介绍中国科协2025年“开放合作月”总体情况➔ 向上滑动阅览 为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组织动员我国科技界积极推动构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深入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提升科技人文交流国际影响力引领力,助力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开展中国科协2025年“开放合作月”。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陆丽俐介绍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情况➔ 向上滑动阅览 第七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于2025年9月27-29日在海南海口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作主旨报告,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海南省人民政府等主办单位相关负责人致辞。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希雅(Hildegard MÜLLER)、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狄薇斯(Sigrid de VRIES)、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CEO克里斯·梅森(Chris MASON)、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专务理事松永明参与演讲或对话环节。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陈锐介绍2025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暨全球工程大会情况➔ 向上滑动阅览 2025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暨全球工程大会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2023年10月,在捷克布拉格召开的2023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上,中国科协获得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承办权,借此契机我们举办全球工程大会。 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副秘书长王佳介绍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情况➔ 向上滑动阅览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由中国科协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已成功举办六届。2019年,习近平主席向首届青科会致贺信。2020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参会青年科学家致信。青科会逐步成为面向全球的高层次青年学术交流活动,是我国青年科技外交的重要品牌、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和浙江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今年被列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行动计划清单”。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秦久怡介绍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情况➔ 向上滑动阅览 2025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即将于10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下面,简要介绍论坛的总体情况。 问答环节 《人民日报》记者: 中国科协为何要发起并主办“开放合作月”?这希望向国际社会传递怎样的信息? 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张斌 向上滑动阅览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个别国家构筑“科技壁垒”和实施歧视性政策,对全球科技合作生态造成干扰。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丝绸之路的知识传递,没有翻译运动的智慧接力,就没有今日的科学昌明和世界文明。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中国科协的行动,旨在进一步增强面向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清晰而坚定的信号:交流合作是科技发展的内生需求和自然规律,开放信任的国际科技合作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中国始终是国际科技开放合作的坚定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我们坚信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合作,才能让科技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开放合作月”就是要搭建一个不受干扰、公平包容的国际舞台,在这里汇聚全球科技界的“正能量”,向世界展示“开放、信任、合作”的强大力量,深化与国际科技界的交流合作,汇聚全球智慧,共创美好未来。 《南方都市报》记者: 本次中国科协2025年“开放合作月”内容非常丰富,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四大板块的具体内容?它们各自希望达成怎样的目标? 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张斌 向上滑动阅览 本次“开放合作月”紧紧围绕“科技为舟载天下,人文作楫济未来”这一主题,精心设计了四大板块,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方位推动“开放、合作、信任”的国际交流。 第一个板块是“民间科技外交主场会议”。主要的4场活动,刚才已由几位发布人作了详尽介绍。 第二板块是“科技引领未来发展”。包括20余场专业学术会议活动。如10月9日至12日在杭州举办的2025年国际生理学学术大会,探讨生理科学及相关领域热点话题;10月15至18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七届国际毒理学大会,聚焦毒理学新进展;10月14日至17日在桂林召开的世界材料大会2025,研讨新材料技术创新与应用;10月19日至24日在海口举办的第十六届亚太物理学术会议,着重展示物理学前沿成果等。 第三板块是“人文促进开放信任合作”。包括中美青年科学家交流、汉俄翻译大赛等10余场活动。如于9月25日至28日在西安开展的中美神经科学青年合作项目,深化中美青年科学家联合研究;于10月20日至22日在长沙举办的中国-南非青年科学家圆桌对话,拓展中非科技创新协作;于10月19日至22日在哈尔滨组织的中俄工程技术论坛暨中俄数字高峰论坛,推动中俄数字技术合作等等。 第四板块是“创新促进文明互鉴”。包括在中外6个国家举办的近20场活动。如9月23至27日在罗马尼亚召开的第三届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旨在推动全球机械系统动力学发展;10月12日在武汉开展的国际智能制造创新论坛,旨在促进技术研发,拓展学术交流的广度与深度,推动创新合作与人才培养;11月17日至19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仿真大会,促进亚太地区仿真技术融合创新等。 以上四个板块从“高端的凝聚共识”到“专业的攻坚克难”,从“增进互信”到“文明互鉴”,预计汇聚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工作者,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精准医学等领域发布《数字地球可持续发展倡议》《建模仿真塑造世界数字化宣言》《全球青年科技人才携手成长倡议》等数十项重要成果,为全球科技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全方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科学报》记者: 刚刚听到您介绍大会成立了“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能否介绍一下这个国际组织的基本情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陆丽俐 向上滑动阅览 2022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共同发起筹建“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2025年7月22日,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2025年9月27日,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在本年度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论坛举办了成立仪式,它的诞生就是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不断深化的成果,也为全球的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新的制度性的力量。 未来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将主动融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议程当中,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的落实,积极地加入多平台的政策对话,加强主要国家和区域政策制定者的交流机制的建设。同时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也将致力于成为链接全球市场的桥梁纽带,推动不同区域在政策机制、产业布局、技术演进各个方面交流互鉴,引导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低碳、智能、普惠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为推动全球绿色出行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科技日报》记者: 关于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暨全球工程大会,请问本次大会有哪些亮点,请再简要介绍下。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陈锐 向上滑动阅览 一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评选的“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将于大会期间发布。“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经由全球征集提名、专家遴选推荐、公众问卷调查、评选委员会审议确定。本次评选的“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主要指近五年已经完成且实践验证有效的、并产生全球性影响的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既包括重大工程项目或关键技术装备,也涵盖工程科技关键性原始创新与突破。 二是签署《上海宣言—主动作为:工程塑造绿色未来》(以下简称“《宣言》”)。《宣言》征询来自各国家/地区的工程师代表、产业领袖、工程组织及国际机构的专业意见,全面汇集全球工程界的多元声音,特别注重女性和青年工程师的关键视角,保障行动的代际公平与包容性。旨在向国际社会(包括各国政府、工程组织、科技与产业界同仁等)发出呼吁,充分发挥工程力量以加速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是开设工程能力工作坊。紧扣“工程塑造绿色未来”的大会主题,聚焦城市更新、资源再生、智能建造、航空制造、海洋装备、轨道交通、绿色能源7个领域,设置“城市根茎——地下轨交与城市山林之旅”“环境之友——城市绿能引擎解码之旅”“逐梦蓝天——未来空港与航空制造探访之旅”“蓝海工坊——长兴海洋装备探索之旅”4条参访路线,通过展示“创新工程成果+顶尖工程师人才”,向全球工程共同体传递“上海方案解决世界级工程难题”的核心能力,进一步彰显上海作为“全球工程创新标杆城市”的形象。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您刚刚介绍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是首次作为青科会承办单位,那么在这一国际科技组织的加持下,今年峰会将呈现哪些变化? 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副秘书长王佳 向上滑动阅览 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是在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成立,是由国际、区域的青年科技组织、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等自愿结成的国际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中国科协和浙江省政府指导下,世青科联与浙江省科协、温州市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推动峰会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提升。 一是在落实“筑牢友谊基石,扎紧合作纽带”要求上有突破。今年我们进一步拓展与国际组织及欧美等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邀请联合国所属机构、国际科学理事会、欧洲科学院、英国物理学会、美国化学会等组织代表,以及来自荷兰、比利时、德国、埃及等国家的代表参会,为峰会的国际化水平注入新活力。 二是在落实“让更多青年人才施展抱负成就梦想”要求上有新进展。我们将颁发第三届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同时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通过筹建联合会多学科交叉、产学研融合、青年职业发展等专业委员会,扩大国际科技伙伴“朋友圈”,大力支持青年科学家挑大梁、当主角,助力峰会青年性再提升。 三是在落实“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上有新成效。除青年科学家外,我们将邀请一大批国际青年科技企业家、创投家参会,通过举办国际青年创新创业系列活动,聚焦人工智能、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开展跨界交流与对接,为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更多科创项目落地,助力峰会实效性再提升。 《文汇报》记者: 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今年是第七届,请问本届论坛有什么独特亮点?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秦久怡 向上滑动阅览 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自2019年创办以来,始终以“促进各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携手合作,凝聚共识,交流思想,深化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使命。本届论坛亮点如下: 一是论坛主题紧扣时代脉搏与政策导向。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是全球科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它对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安全治理、全球合作等社会各层面的渗透影响愈发深刻。习近平主席对国际科技合作与人工智能治理高度重视,本届论坛以“人工智能促进科技与发展”为主题,契合“四大全球倡议”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智能向善的价值导向,有利于聚合全球科研者与产业界力量,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多领域创新、完善全球科技治理等开展深层次研讨,为加速国际科技创新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科技智慧,为促进全球智能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二是组织承办凸显多元协同与国际视野。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承办方呈现多元化与国际化特点。一方面,承办方涵盖国际动物学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等多个在华发起设立的国际科技组织,这体现了中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能有效发动国际科技组织共同投入论坛筹备与推进。另一方面,国际科学理事会“城市健康与福祉计划”等国际机构和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专委会也参与承办,众多不同性质、不同地域背景的承办主体相互配合,能广泛动员国际国内的专家资源、项目资源、传播资源,确保论坛在议题设置、嘉宾邀请、活动执行等方面兼顾全球视野与专业深度。 三是参会嘉宾彰显国别代表性与专业影响力。涵盖了政府人士、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等各界精英,如美国纽约科学院院长杜宁凯、国际科学理事会首席执行官萨尔瓦多·阿里科、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主席莉娜·哈努诺娃、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联盟主席塞缪尔·戈德弗鲁瓦等,此外,还有政府友谊奖3人、外籍院士17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外籍院士3人),这都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普遍认可和赞同,凸显了论坛号召力与凝聚力。
来源:中国科学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