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之声
科协之声
首页 > 工作动态 > 科协之声

贺军科:在文明交流互鉴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2025-07-15 09:19:04     浏览数量:


在文明交流互鉴与科技创新

发展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2025年7月11日)

中国科协书记处第一书记
贺军科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值此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之际,我们举办文明交流互鉴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表达国际科技界对全球文明倡议的热切响应。我谨代表中国科协向莅临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欢迎!


文明是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多元多样的文明是世界本色。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火种。从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科技推动人类文明阶梯式跃迁。当前已经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与此同时,文明进步促使知识集聚、思维叠加和物质积累,文明互鉴促进知识融合、思想碰撞与资源共享,让科技不断突破新的边界。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正处于生存方式、社会结构和文明形态全面重塑的十字路口,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认知方式正在经历着剧变为全球文明互鉴带来重大机遇,也提出巨大挑战


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极大拓展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为人类文明的交流带来便利智能化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拓展人类沟通的边界,让信息传播突破时空桎梏,实现即时互联,消融语言壁垒,使跨语言、多模态、跨文化的交流更加高效便捷,为文明对话创造了更广阔空间。事实上,地球村已经走进现实,每天有数十亿民众通过社交媒体即时互动,跨越山海,自发对话、分享与理解,这正是全球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


同时我们也看到,人工智能给文明多样性带来冲击。算法推荐和内容生成系统持续强化主流文化传播优势,可能加剧文化同质化,导致弱势文化面临边缘化风险。目前,英语内容占据现存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语料库主流,许多小语种和地方性知识在数字空间面临生存危机。人工智能在无形中塑造单一的审美标准,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被不正确地排挤、忽视甚至忽略。


我们看到,知识生成体系经历剧变,人类知识总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传统依赖科学家缓慢推演验证的模式,正被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新范式取代,数据成为原料,算法自动挖掘规律,生成海量合成知识。知识呈现方式从静态转向动态,每次交互都能产生个性化知识图谱,带来了知识获取效率的飞跃,对权威知识体系带来冲击。同时,这种合成知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谬误。


然而,知识生成体系的变革必然带来一系列公平性挑战。在代际之间,数字鸿沟正在深化,老年群体在数智化应用场景中面临排斥,手工艺、方言等依赖口传心授的文化载体在人工智能时代加速消亡。在人群之间,人工智能扩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信息茧房加大了不同群体间的认知差距,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在国家之间,人工智能基础条件建设投入与高昂的训练成本不断抬高进入门槛,个别国家滥用技术霸权,后发国家被甩在后面。


我们看到,科技创新范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人机协同大幅提升科研效率。人类提出假设-机器验证优化的新型协作模式成为主流,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人机协同,促使知识迭代周期被极大压缩,传统以年计的技术更新周期正在向实时演进转变。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学科壁垒被不断打破,跨领域数据催生出革命性创新突破,推动创新路径转向涌现式创新


但是,科技创新实力的马太效应也在不断放大。科技创新更多依赖数据、基础设施与巨额资金,致使科技巨头掌控甚至垄断创新源头,形成强者愈强的极化格局。科技巨头垄断算力、人才与数据资源,算力-数据-人才的集聚效应形成了人工智能巨头的自增强循环,这种人工智能发展的特性,带来创新差距固化风险。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科技革命,更是文明形态的变革。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应对共同挑战,选择权在我们人类手中。


我们要以文明互鉴共塑科技发展价值共识。科技发展应以尊重文明多样性为前提,寻求价值共识。西方文明催生现代科学体系,并进而引发科技革命。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哲学思想,为有效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众多发展中国家,尽管文化背景各异,这种多样性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我们要持续推动全球文明互鉴,让人工智能汲取跨文化知识养分、不断产生新灵感,让人工智能跨越文化偏见、尊重文明多样性。


我们要以科技合作为文明互鉴搭建桥梁。推动全球文明互鉴需构建包容的全球创新生态,推动知识共享与开放合作,消除新技术带来的不公平,保障不同群体、不同国家的发展权利。让科技创新成为全人类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过程。让科技成为文明隔阂的调解器、多元价值的平衡仪、集体智慧的孵化场,让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重铸文明新范式。


我们要以开放的胸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都不应以减损人的主体性为代价。在算法设计中融入多元文化视角,在技术研发中倾听不同文明声音,让科技成果承载不同文明交融。当科技发展既遵循精确严谨的理性逻辑,又兼具万物并育的文明哲思,人类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向善的共同愿景。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构建公平、包容、多样、繁荣的全球文明生态,谱写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华章,避免走向分裂的歧路,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让我们坚守文明互鉴信念,以文明之光驱散对立冲突阴霾,以科技之力铺就合作共赢大道,共同铸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格局!


来源:中国科协官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