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情
科技要情
首页 > 工作动态 > 科技要情

科技动态 | 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会使美国自食其果

2024-08-06 13:39:04     浏览数量:

2024年7月,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智库评论文章《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对本国带来的附带伤害》。文章指出,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终将自食其果,出口管制直接、间接减少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可能会削弱美国公司的竞争力;出口管制刺激了中方的产业政策和创新议程,极大刺激了中企的自主创新,可能会长期威胁美国半导体产业。


数十年来美国半导体政策主要受市场驱动自由放任,2022年情况发生转变,美国宣布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中国获取先进半导体和相关技术。作为对许多现代商品至关重要的基础技术,先进半导体是开启人工智能等新兴、尖端技术的关键。美国通过在半导体供应链(半导体设计和半导体设备制造)的某些关键点发挥领导作用,试图限制此关键产业面向中国的技术转让。但也需要平衡,半导体产业极为复杂、竞争激烈,需要大量研发投资和资本配合。也是在2022年,美国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拨款520多亿美元加强半导体制造和创新生态系统。但就在美国优先重建半导体产业的同时,出口管制对目标和用户均造成不利影响,可能削弱创新。


近期事件时间表


2019年5月,美国将中国科技巨头、全球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2020年12月,美国将中国最大半导体制造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2022年8月,拜登总统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拨款527亿美元投资美国半导体产业。


2022年10月,美国颁布一系列先进半导体技术出口管制新规,限制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先进半导体及用于制造小于14纳米芯片的半导体制造设备。


2023年3月,荷兰宣布半导体设备制造出口管制新规,总部荷兰的阿斯麦(ASML)是唯一能够生产最先进半导体的设备制造公司。


2023年5月,中国称美国半导体制造商美光(Micron)未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将禁止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关键信息处理公司从该公司购买产品。


2023年7月,中国对锗、镓两种制造电子产品和半导体的关键矿物进行出口管制。全球90%的镓和60%的锗来自中国。


2023年7月,日本更新高性能半导体设备制造出口管制规则,向其他国家的出口都必须获得政府许可。


2023年10月,美国更新半导体出口管制规则,对削弱原有规则效力的漏洞进行修补。


2023年10月,中国对电动汽车电池关键原料的石墨进行出口管制。作为世界最大的石墨生产国,中国负责全球90%以上的石墨精炼。


2024年5月,中国投资475亿美元基金加强国内半导体产能,这是中国十年来国家主导投资的第三轮基金。


出口管制对美国公司影响


众所周知,出口管制会让实施国受影响公司失去市场原本允许的经济机会,对实施国不利。因此美国评估半导体出口管制制度后果时,也必须考虑对美国公司的影响。


由于出口管制相对近期宣布,迄今只有纽约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2024年4月发布的一份量化美国半导体产业影响的知名研究报告。本文档参考产业专家提供的额外信息得出报告结论:广义来说出口管制对美国的经济影响有以下三点。


美国公司收入受损


出口管制可能直接、间接影响美国公司收入受损。


出口管制的直接影响是禁止没有政府许可的美国公司向目标中国公司销售特定产品。许可证遭拒,美国公司若不为产品寻找其他买家,销售收入就会下降。现有证据表明受影响的美国公司并没有找到新买家。纽约联储2024年4月报告发现,受影响的美国企业正与目标中企终止关系,但并未与其他企业建立新联系。报告确实发现,2022年10月7日出口管制宣布后,受影响的美国企业在统计上的收入、盈利能力、银行信贷和就业都出现了显著下降。


出口管制的间接影响是对未来限制的担忧可能阻碍美国公司与外国公司建立新商业关系。纽约联储报告发现,受影响的美国公司与出口管制外的中企间商业关系受到寒蝉效应影响。仅为了不受未来管制遭禁影响,避开出口管制公司而非冒险投资新关系是更安全的。此外,同样原因,出口管制可能会阻碍美国公司与非中企建立合作关系。与其长期依赖美国公司,这些第三国公司可能更愿意寻找不太可能未来设限的供应源。纽约联储报告暗示了这种可能,受影响的美国公司也未能与盟国公司建立新关系。


潜在收入受损可能会对美国半导体产业造成相当大影响,破坏产业赖以生存的规模经济。鉴于半导体制造预付成本高昂,仅2022年美国半导体公司资本支出就近500亿美元。公司必须最大限度提高销售额,收回投资、保持价格竞争力。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越多,其单位成本就越能得到分摊、吸收,价格就更具竞争力,公司获得的更多收入还能投入更多追加资本和研发。所以出口管制直接、间接减少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可能会削弱美国公司的竞争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潜在影响可能相当之大。2022年,中国市场占半导体总采购额的31.4%,美国公司占中国市场的53.4%。最坏的情况可能导致“死亡螺旋”:出口管制导致美国公司竞争力、收入降低,进而研发资本减少,导致竞争力、收入进一步降低,继而研发资本再减少,如此循环往复。但值得注意的是,纽约联储报告发现,受影响的美国公司资本支出保持稳定,意味着出口管制尚未影响到某些长期投资计划。西尔维拉多政策加速器(Silverado Policy Accelerator)报告还发现,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对华出口从2022年的64亿美元下降到2023年的59亿美元,这一小幅下降反映出中企可能大量购买更成熟、不受管制的技术。


美国公司股票市值受损


由于出口管制限制了美国半导体产业运营并带来了不确定性,造成美国半导体公司股票市值受损。费城半导体指数(PHLX Semiconductor Sector Index)是美国30家最大的半导体公司组成的市值加权指数,2022年10月出口管制宣布后下跌了8%,2023年10月管制规则更新后下跌了3%,但随后有所回升。


纽约联储2024年4月报告查明,2022年10月7日半导体出口管制宣布后,受影响的美国半导体公司股票市值连续至少20天下跌了2.5%,这一跌幅相当于受影响的美国公司市值累计减少了1300亿美元。


中方回应


北京采用两种方式应对美国的出口管制。首先,对美国公司发起反击。2023年5月,中方宣布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未通过网络安全审查,这一“含糊”声明导致美光存储芯片部分在华销售被禁,可能影响了美光2023财年收入同比下降49%。中方还“以两家公司设定最后期限前未裁定交易为由”阻止了美国半导体巨头英特尔(Intel)与以色列高塔半导体(Tower Semiconductor)并购计划,两家公司等待裁定超18个月。其次,出口管制刺激了中方的产业政策和创新议程,可能会长期威胁美国半导体产业。中方通过国家主导的投资基金向国内半导体产业投入数百亿美元,建立新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更新税收优惠政策,提高研究能力,同时“施压”国内公司购买国产半导体、制造设备、芯片设计软件和其他关键投入,提高公司收入用于研发资本。美国的出口管制可能帮助中国实现了这一目标。纽约联储报告发现,美国出口管制措施目标中企通过与在华本土企业建立新合作关系替代与现在被禁美企商业关系,若目标中企仍能购买美国产品,这些商业关系可能就无法形成。


出口管制还极大刺激了中企的自主创新。由于无法依赖美国公司获得先进半导体技术,中企必须进行内部创新或与非美国公司合作开发技术。举个显著例子,中企华为与中芯国际合作开发了7纳米芯片,这种芯片属于美国出口管制意图禁止的先进半导体,可用不受美国出口管制限制的设备制造,无限期阻止中国生产并不现实。尽管美国实施了出口管制,但此芯片代表中国半导体产业神速取得突破。华为此前在此口径依赖高通(Qualcomm)芯片,销售损失可能导致高通2024年收入受损超100亿美元。


美国有充分理由为半导体产业设置远大目标:半导体是现代数字经济命脉,对与经济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新兴技术影响深远。美国需要本国及盟国半导体公司成功达成产业目标,因此本篇分析提出以下问题。


• 美国应考虑出口管制的长期性。按照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所说,目前美国对华半导体政策要保持“尽可能多领先优势”。因此出口管制没有截止时间,也没有可能撤销。美国若打算长期维持出口管制,就必须协调好此目标与对本国公司及更广泛半导体创新议程管制影响间的关系。


• 美国应在说服其他国家对华实施类似半导体出口管制时考虑出口管制的经济影响。美盟国控制半导体供应链关键节点,是否参与出口管制会影响管制制度的成功。尽管日本、荷兰等盟国已对华实施类似出口管制,但德国、韩国等其他盟国尚未采取措施。美国应在会对本国公司造成潜在经济损失的情况下评估如何吸引这些国家加入出口管制制度。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

编译自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官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