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履职服务
专家履职服务
首页 > 国际科技组织 > 专家履职服务

中国科学家吕植当选第二次全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联合主席

2025-08-20 07:45:22     浏览数量:

2025年8月13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宣布,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吕植教授与来自肯尼亚和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共同担任《第二次全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以下简称“第二次全球评估”)联合主席。这一评估预计将于2028年发布,被视为继2019年首次全球评估之后,国际生物多样性领域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工作。

从左至右的三位联合国主席分别是:吕植教授(中国)、Prof. Nicholas (Nick) Otienoh Oguge(肯尼亚)、Dr. Rebecca (Becky) Chaplin-Kramer(美国)

2012年,国际社会整合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以期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建立一个类似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IPCC)的政府间科学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科学和政策之间的沟通与联系。IPBES作为独立的政府间机制,回应各国政府和国际公约的请求,开展全球和区域等尺度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目前涉及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等七项环境领域的国际协议。

IPBES的科学评估报告由专家完成、再经政府审定后正式发布,督促国际社会制定相应政策,解决生物多样性减退的全球问题。2019年4月29日至5月4日,IPBES第七届全体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上通过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该报告警告世界目前有一百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识别并排序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驱动因素,为后续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共识奠定了基础。

2019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

我国于2012年12月正式加入IPBES,积极参与并开展评估与研究工作。在担任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期间,中国还引领国际社会推动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明确了路径。

即将开展的第二次全球评估将评估自 2019 年报告发布以来出现的相关知识,并探讨在 2030 年之前,各项与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关的全球目标与指标的进展。第二次全球评估还将通过提供知识和证据以支持更充分的决策,从而加强从地方到全球不同空间尺度上,有关生物多样性及自然对人类贡献的科学—政策互动。

据悉,吕植教授长期深耕中国及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涵盖濒危物种生态学、跨学科保护科学以及社区参与保护的模式探索。她不仅在大熊猫、雪豹等旗舰物种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还推动了地方主导的保护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参与保护的实践。她的当选被普遍解读为中国科研力量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的地位提升。近年来,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主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到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的达成,都为这一背景提供了政策与外交支撑。


来源:中心官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