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tific Unions,简称ICSU,国际科联)是国际上最大的国际学术组织之一。该理事会于1931年在布鲁塞尔成立,原名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ce Unions,ICSU),1998年更名为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沿用ICSU缩写。2018年,国际科学理事会与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正式合并形成新的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缩写变为ISC。理事会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ISC是世界上成员覆盖面最广泛、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科技组织,在国际科技界具有强大号召力。目前,ISC拥有41个一类正式会员(原联合会成员)、147个二类正式会员(原组织成员)和40个三类附属会员(原联系成员)。其愿景是将科学作为一项全球性公益事业来推进,其使命是成为全球科学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声音。
表1:国际科学理事会基本信息

一、发展构想
(一)战略目标
ISC是联合国科学技术小组的首席协调员,并与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合作,以确保获得联合国的授权,将科学研究及合作纳入主要的全球政策程序,涉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新城市议程》等。ISC将科学事业视为全球公共物品(global public good),并将其视为科学全球传播的“使者”。
ISC的战略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倡导科学的价值以及基于证据进行科学理解和决策的必要性;激励和支持全球重大问题相关的国际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阐明公共领域重大问题相关的科学知识;促进科学的严谨性、创造性和关联性在世界各地的持续和公平发展;捍卫自由和负责任的科学实践。
(二)价值观与理念
ISC在履行其职责时,始终坚持以下价值观
:(1)“卓越和专业性”,提供高质量和专业的科学知识和信息;(2)“包容和多样性”,促进科学成果和收益的共享,拒绝一切歧视;(3)“清晰透明和诚信”,治理和决策保持开放透明,个人保持高标准的诚信;(4)“创新和可持续性”,学习新思想、激励新方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将可持续性原则纳入自身的政策和实践中。
ISC致力于开展各类国际研究计划,构建全球科研合作网络等。ISC还致力于支持从发现到应用的所有科学的发展,包括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到行为、数据和技术科学的所有学科。根据“2019-2021行动计划”,ISC的主要工作领域包括:
1.推进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旨在减少不平等和贫困,促进繁荣与和平的17个目标;在确定可持续和公平利用资源的转型途径方面,各学科必须发挥主要作用。
2.构建政策和公共话语中的科学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技能和能力,在政策和公共行动中加强科学证据的使用,以促进知识共享,消除错误信息,并支持科学本身与公众之间建立广泛的信任关系。
3.推动数字革命:了解和应对数字革命给科学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在一个充满混乱和虚假信息的时代。
4.推动科学和科学系统的演变:为促进科学的进步,以及积极响应社会对当今挑战,科学系统必须开放且灵活,以便它们可以以维护科学的方式进行调整,并提高科学责任感、自由性、严谨性和相关性。
二、组织架构
(一)成员类型
ISC目前拥有41个一类正式会员、147个二类正式会员和40个三类附属会员。
1.具体分类
根据2021年通过的最新章程及议事规则(Statues and Rules of Procedure),ISC的成员类型共计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是:一类正式会员、二类正式会员和三类附属会员。
1)一类正式会员:作为国际科学组织的科学联合会、协会以及类似机构,致力于在学科或科学领域开展和促进特定科学活动。
2)二类正式会员:科学院、研究委员会或类似的非营利科学机构,代表一个国家、地区、区域或全球科学或学科的广泛领域。
3)三类附属会员:作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其他机构,其活动与理事会的活动领域相关。
(二)组织机构
国际科学理事会建立了涵盖全体大会、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区域办事处和跨学科机构在内的组织管理机构。其中,全体大会、执行委员会和秘书处是国际科学理事会的决策机构,区域办事处主要负责一定区域内的科学发展事务,跨学科机构主要专注于一类正式会员关注的特殊领域的科学发展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