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09:45:16 浏览数量:次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法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前三个阶段的人才建设措施,旨在为完善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建设提供比较研究的参考。本文主要采取文献分析与比较研究的方式,梳理了法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建设部署前三个阶段的目标和主要措施,介绍了法国对中欧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现状的观点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人工智能及人才建设提出建议:一是继续提高人才培养与引进数量,确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供给;二是加强体系化人才建设,特别是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推广应用人才培养和公众人工智能知识科普;三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针对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在社会各领域应用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已经被诸多国家视为关乎未来科技、经济与安全的重要战略领域。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而人才则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供给元素,人工智能人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科技人才。法国作为数学与信息科学的传统强国,具备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潜力,然而法国人工智能产业相对落后于美国和中国,大量人工智能人才外流。为此,法国于2018年3月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将人才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迄今为止,《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将人才建设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后期的人才建设搭建基础平台与机制,以及在合作研究中培养博士;第二阶段注重人才的自主培养,一方面推进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卓越教育,另一方面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第三阶段在继续自主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加强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和挽留。法国按照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逐步推进人才目标的落实与部署。2025年2月6日,法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启动了第三阶段。本文将阐述法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人才总体部署,重点介绍迄今为止法国人工智能人才建设部署的3个阶段,以及法国对中欧人工智能发展与人才现状的分析,并对我国人工智能及其人才建设提出建议。 2018年3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推动法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先者”的雄伟目标,正式启动法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该战略强调,人才供给是人工智能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目标是通过培养大规模专业队伍,支持法国人工智能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人工智能相关人才。推动法国成为人工智能强国,要求培养大量掌握人工智能相关跨学科知识的人才:一是掌握数学、信息科学与认知科学等人工智能发展所依赖的基础学科知识的人才;二是不仅了解人工智能,而且掌握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学科与技术知识的人才。 (2)打造由不同类型人才组成的人才队伍。由不同基数的各类人才构成人才塔,从塔尖到塔底分为4类人才。一是能够直接探索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人才,覆盖各个前沿学科与技术应用领域。二是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创新型服务与产品的人才,具备测试并向各个行业与政府部门推广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能力。三是具备应用人工智能系统所需专业知识的人才,以承担人工智能系统的日常维护。为了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负责任应用,这些人才需要了解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潜在应用、主要缺陷、伦理影响等基础知识。四是具备必要人工智能素养的青年一代和全体公民。青年一代需要具备未来职业要求的人工智能基本技能,全体公民需要理解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为此,在各个教育阶段和终身学习过程中,应为他们提供由浅入深、难度不同的人工智能课程。 (3)及时弥补法国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缺口。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在劳动力市场制造不断扩大的人才缺口,各个领域都缺乏具备必要技能的人才。根据数字经济10%的年增长率,预计2025年人才缺口将会达到16万人。而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不断发展可能会继续带来更多的工作岗位需求。如果未能弥补不断扩大的人才缺口,人工智能在各个经济领域的推广将会受到阻碍,甚至实质性地损害法国的竞争力与整体创新能力。 2018年3月,法国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迄今为止,法国为推进人才目标的落实与部署,将人工智能人才建设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8—2021年,第二阶段为2021—2025年,第三阶段自2025年起。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下面重点介绍这3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第一阶段:为人才培养搭建基础平台,在合作研究中培养博士 2018年3月,法国开启《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第一阶段(2018—2021年)。该阶段总投资15亿欧元,以维护法国科学与技术潜力为核心目标,重点聚焦提升法国人工智能研究能力。该阶段为人才培养搭建基础平台与制度,在合作研究中培养博士。 (1)建立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所网络,作为人才建设依附的平台。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所(3IA)是第一阶段人才建设所依附的平台,也是法国实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法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跨学科合作,从第一阶段就开始设立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所,并将其作为推进部署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重要平台。所构建的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所主要围绕某一人工智能跨学科问题开展研究,研究所之间构成合作交流的网络。目前,法国政府共建立了4个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所,分别为:位于格勒诺布尔的MIAI研究所,主攻未来人工智能系统及服务于人类与环境的人工智能;位于尼斯的蓝色海岸研究所,主攻服务于健康与智能城市的人工智能;位于巴黎的PRAIRIE研究所,主攻人工智能核心方法研究;位于图卢兹的ANITI研究所,主攻交通与机器人领域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所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早在设计之初,法国政府就强调,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所应该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沟通。例如,推动研究创意尽快转化为概念验证、科学应用、技术进步与知识产权,帮助中小企业与初创企业发展和扩大规模。目前,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所网络已经与168家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以位于尼斯的蓝色海岸研究所为例,该研究所与企业建立了3种合作伙伴关系:一是启动项目,向面临人工智能难题的企业提供服务,如派驻工程人员实地解决概念验证、数据准备等问题,派驻研究人员提供培训;二是初创项目,为初创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资助;三是工业席位项目,当企业自身具有尖端研究领域的研发经验与资源时,研究所会积极与其开展合作研究。 在研究主题方面,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所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特点选择自己的跨学科研究主题,从而确保其研究活动符合当地的发展目标,与当地企业及研究机构密切合作互动。 以PRAIRIE研究所为例,该研究所位于法国首都附近的大巴黎地区,著名高校与科研机构林立,谷歌、Meta、DeepMind等互联网巨头的法国分部云集。为了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区位优势,法国政府制定了该研究所攻关人工智能研究最为关键的主题——核心方法学研究。核心方法学是指人工智能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人工智能的扩展性问题、可靠性问题与可解释性问题。此外,该研究所还聚焦核心方法学在人工智能众多领域的应用问题,即所谓跨学科研究,包括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认知科学和医学、新的机器学习方法、专家科学知识等。 (2)设立人工智能卓越席位,推进合作研究与博士培养。人工智能卓越席位设立于人工智能研究所之内,面向全球招聘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流研究人员。入选学者将围绕研究所主题带领团队开展合作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人工智能专业博士生。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所则为入选学者提供研究经费、研究设施、团队支持。目前,法国在跨学科人工智能研究所内设立了约150个人工智能卓越席位,培养了约370个人工智能专业博士。 第二阶段:侧重人才自主培养,一方面推进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卓越教育,另一方面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2021年11月,法国政府启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第二阶段(2021—2025年)。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将第一阶段形成的科研潜力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成果。培养和吸引全球一流人工智能人才是该阶段的重点目标,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法国高校的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研究能力达到欧洲乃至全球领先水平;二是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以填补法国面临的庞大人才缺口。为此,法国在第二阶段发起了总投资额高达7.78亿欧元的大型人工智能培训计划。 (1)加强人工智能卓越教育,培养高水平人才。卓越教育主要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人才,总投资额约为5亿欧元。总体目标是选定数所法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流高校,推动其中部分高校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卓越教育中心。在此背景下,法国于2024年3月发起“人工智能集群”(IA-Clusters)计划,提出建立“人工智能集群”作为推进人工智能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研究和创新的辐射中心。每个人工智能集群都依托一所法国人工智能高水平大学,在其所在地建立,以此为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该计划预计总投资额为3.6亿欧元,目前已经在法国全国建立了9个人工智能集群,其中4所位于首都附近的大巴黎地区,5所位于外省。此外,“人工智能集群”还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所的基础,4所研究所的所在城市都建立了集群。 (2)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提升人工智能课程的质量与覆盖范围。第二阶段战略强调,除了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卓越教育,法国还需要开展人工智能的普及教育。目前,法国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的硕士阶段,需要推广这些课程的覆盖范围,并提升其质量。该行动总投资额约为2.78亿欧元,主要包括如下两大方面。第一大方面是扩大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范围,加强跨学科与多学科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依赖学科本身,相关学科也非常重要。为此,法国政府鼓励和资助人工智能与下列学科领域的交叉培养:一是数学、信息科学等人工智能相关核心基础课程;二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自然科学领域;三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第二大方面是提高高等教育各个阶段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数量。总目标是至少培养2000名本科生与专科生和1500名硕士生,且平均每年多培养200名博士生。 第三阶段:在继续自主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加强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和挽留 2025年2月6日,法国政府宣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部署进入第三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加强法国及其各个地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吸引力,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政策的部署及行政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打造“能够培养与吸引人才的卓越生态系统”成为该阶段的行动之一。 (1)继续推进自主人才培养,包括卓越教育与普及教育。一是继续推进人工智能集群计划,提高卓越教育的质量与数量。其目标有二:一是到2030年培训人数达到10万人,其中至少4万人通过继续教育模式;二是至少确保一所人工智能集群所依托的高校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二是通过“未来技能与职业”机制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2021年12月,法国启动“未来技能与职业”机制。面对科技发展与社会转型给产业和就业带来的巨大影响,“未来技能与职业”机制的主要目标是明确未来产业对劳动力技能的最新需求,培养法国未来产业需要的人才。其中,未来产业主要涉及数字化、医疗、能源、食品与其他转型五大领域。该机制资助两类活动:一类是未来技能诊断活动,即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明确未来产业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另一类是未来职业培训活动,即根据未来技能诊断结果,设计与推行产学研合作的职业培训,包括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多种形式。 第三阶段提出,未来将通过“未来技能与职业”体系加强针对人工智能的课程并采用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以确保人工智能课程覆盖法国本土各个地区、学历教育的各个阶段。 (2)进一步吸引和挽留国际人才,包括外国人才和海外归国人才。本土人才的自主培养是法国人工智能战略前两个阶段的部署重点,也是确保法国人工智能人才供给安全的基础。而吸引海外各类科研与创新创业人才,能为法国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与创新提供重要的交流机会,也能为法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发展提供更多的投资、创新与创业机会。因此,第三阶段在继续推进人才自主培养的同时,着重强调吸引和挽留国际人才。 一是通过“人才护照”(Passport Talent)制度,为国外科学家来法从事研究或高等教育工作提供便捷通道,享受签证申请程序、家人团聚等多方优惠。二是通过“法国科创签证”制度,为外国人来法创新创业提供便捷通道。来法进行创新创业的外国人可申请该签证,包括外国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和初创企业的研发工作人员。三是改革人工智能卓越席位制度,或将为青年人才提供快速晋升通道。在战略前两个阶段,人工智能卓越席位制度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发挥了良好效果。为此,第三阶段提出改革这一制度以加强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具体改革内容尚待进一步公布。但根据相关新闻报道,借鉴“初级教授席位”制度或为未来改革方向。 此前,法国已经探索实施了“初级教授席位”(Chaire de Professeur Junior)制度。“初级教授席位”面向全球公开招聘青年科研人员,入选者将与法国高校或科研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工作期间的资助数额与研究和高等教育工作任务。合同到期后接受专家委员会评审,合格者直接晋升法国高校编制内的教授职称或科研机构编制内的高级研究员职称[高级研究员(Directeur de Recherche),直译为研究主管或研究主任,是法国公立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职称,其地位类似于我国的研究员或副研究员。在法国,编制内的科研序列主要包括两档职称,分别为研究员(Chargé de Recherche)与高级研究员。前者属于初级科研工作者,类似于我国的助理研究员;后者是资深科研工作者并往往领导团队,类似于我国的副研究员或研究员],不必再走传统职称评审路径。该制度在吸引青年国际人才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法国政府每年设立的300个初级教授席位中,45%以上的席位获得者来自海外。 2025年2月,法国举办了全球人工智能行动峰会。马克龙发表了对中国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的看法,并提出了对欧洲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反思。马克龙强调,我们正处在一个加速创新的时代。过去展开的是规模赛,而DeepSeek所做的,就是在收集最新模型获得创新的基础上,重新通过自己的模型进行标注,可能见效更快。马克龙还强调,欧洲在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时要避免先监管后创新,否则将脱离创新的轨道,在这个领域中落后于竞争对手。 马克龙的这番言论可能是对法国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某些领域落后现状的一种反思。在各国于全球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竞相展示最新人工智能成果与投资计划时,法国政府资助开发的开源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Lucie却由于“表现离谱”被迫下架。该款人工智能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和法国Linagora公司联合开发,得到了法国政府“2030投资计划”的资助,被誉为“第一款符合欧洲价值观”的法国开源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然而,Lucie在运行中出现了诸多离谱错误,如“5×(3+2)=17”及“鸡蛋是牛下的”。 法国舆论认为,《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发布以来,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诸多成效,每年培养的人工智能专业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高达4万多人,有力地支持了人工智能相关研究。但近年来法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显示,人才供给尚未完全转化为创新优势。究其原因,法国人工智能著名企业和初创企业较少,大批人才流向海外。特别是美国等地的人工智能企业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法国人才会流向全球领先水平的国家,希望在当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积累创新经验。因此,未来法国人工智能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要培养人工智能人才,而且要确保他们能在法国国内找到具有吸引力的创新工作。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法国本土的初创企业给予更多支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建设主要面临人才缺口较大、人才体系不全和未充分面向市场需求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议我国借鉴法国的经验和教训,加强如下3个方面的人才建设。 一是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及提高引进数量,确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供给。一方面,坚持推进人工智能人才的自主培养,借鉴法国的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所制度,鼓励在实际研究中培养博士生等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加强海外人才的引进,借鉴法国的人工智能卓越席位制度,面向全球招募一流人工智能专家作为带领研究与培养博士生的优秀师资。借鉴法国的初级教授席位制度,为具有实际创新研究经验又不符合传统科研晋升途径的产业型人才,提供晋升长聘研究职位或教职的“绿色通道”“快车道”,提高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二是建设体系化的人才结构,加强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建设。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借鉴法国人工智能普及教育行动的经验,将加强高校学科建设与招生的范围从人工智能这一热点领域拓宽到基础学科,特别是数学、计算机科学与认知科学领域,为人工智能学科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加强推广应用人才的培养,聚焦跨学科人才特别是同时掌握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领域知识人才的培养。加强针对大众的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确保全体公民能够理解人工智能带给社会的影响,特别是青年一代需要具备未来职业要求的人工智能基本技能。为此,应根据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各个阶段的需求,提供由浅入深、难度不同的人工智能科普课程与学习机会。 三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针对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在明确市场需求方面,建议借鉴法国的“未来技能与职业”机制,由政府资助的产学研人工智能人才需求诊断与课程设计活动进行试点,由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合作,根据地区创新发展特点明确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并量身定制课程。在高端研究人才培养上,建议借鉴法国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所的经验,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由国家提供专项基金,并将其计入绩效考核指标。 作者:王晓菲、张翼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来源:中心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