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09:40:37 浏览数量:次
中国日报9月16日电(记者 栾瑞英)9月13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框架下,“全球变化下的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论坛于北京首钢园举行。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浙江外国语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院联合主办,港湾海外、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及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中心联合支持。来自全球42个经济体的高级别代表,包括驻华大使、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2025金砖智慧城市排名》与《2025全球太空基础设施评估》两份报告的发布,并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星际联通等主题展开研讨,为全球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5金砖智慧城市排名》对238个金砖国家及全球标杆城市进行了系统评估。中国城市表现卓越,北京、上海、杭州、深圳与纽约、慕尼黑、芝加哥、巴黎、伦敦、旧金山、新加坡等城市同位本次评估结论前5%,展现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的全球领先实力。该报告从通信、交通、能源、水生态、公共卫生、城市应急、政务服务、数字社会等模块建立“区域融合”导向的评估体系,为2025-2035年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引框架。
《2025全球太空基础设施评估》是全球首份基于空天科技评估人类地外文明潜在延续路径的报告。该报告从生存、推进、交通、能源、通信、生产、治理等系统建立“星际联通”导向的评估体系,对43个经济体进行分析。评估显示,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位居前三,呈现“中美双强”引领的全球太空发展格局,为2035–2050年人类太空探索提供前瞻性的战略框架。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叶静漪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智慧城市与太空探索已成为影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领域。智慧城市代表数字时代地球文明的新高峰,太空基础设施则关乎地外空间战略利用与全人类未来的共同福祉。二者深度融合、天地协同,将深刻重塑全球发展治理体系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彭雪海表示,北京正全力打造“天地一体、云网融合”的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天地协同”理念将巩固中国在智慧城市和太空基础设施等前沿交叉领域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全球治理的国际话语权、规则制定权和议程设置权。
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毛振华指出,金砖智慧城市排名和太空基础设施评估是北京、杭州、深圳三地共同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高水平公共产品,体现了中国“践行多边主义、注重行动导向”的全球治理理念。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北京办公室主任哈米德·麦哈穆德(Hamid Mehmood)在致辞中指出,(由于算力、算法进步)我们并不缺失数据,缺失的是(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灾难)决策。人类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高效地将信息传达给第一响应者、规划者和投资者。
巴林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谢胡博士阁下(H.E. Dr. Mohamed G. Shaikho)和突尼斯驻华大使馆公使伊姆·阿雅迪阁下(H.E. Rim Ayadi Ep Mahmoudi)分别阐述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交通及能源等领域的数字化进程。玻利维亚驻华大使乌戈·西莱斯阁下(H.E. Hugo José Siles Núñez del Prado)呼吁全球南方国家在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领域展开国际技术与资金合作,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菲律宾驻华大使吉米阁下(H.E. Jaime A. FlorCruz)强调展开跨国技术与资金合作的重要性,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公共利益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马尔代夫驻华大使 法泽尔·纳吉布博士阁下(H.E. Dr. Fazeel Najeeb)建议发展中国家应在多元体系中开展务实合作,打造自主发展体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肖耿教授在闭幕致辞中强调当前国际治理与金融体系失灵,阻碍了全球要素有效配置,需重构多边合作、开源平台与自由贸易三大支柱。
本次论坛提出 “天地协同”所搭建的技术体系,将推动人类在地球和地外空间构建融合联通的治理体系。两份报告的发布为金砖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打造智慧城市提供实施路径。报告将持续面向全球公开发布,为各国政策制定者、科研机构及企业提供参考。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