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
智库观点
首页 > 国际科技外交 > 智库观点

《颠覆性技术前瞻2025》报告发布近期突破性进展显著的40项技术

2025-09-29 13:36:58     浏览数量:

2025年9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总工程师王卓昊在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式上发布《颠覆性技术前瞻2025》报告。



为更早识别短期内具有突破潜力的技术,中信所综合考量突破程度、技术关键性、产业影响力及与战略契合度等因素,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分析与专家评估研判相结合的方式,遴选出近期突破性进展最为显著、有望孕育未来颠覆性创新方向的40项技术,形成《颠覆性技术前瞻2025》报告。技术涵盖五大领域,具体包括:


生命健康领域10项:侵入式脑机接口、AI蛋白质生成、下一代RNA药物、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靶向蛋白降解技术、细胞重编程技术、大片段DNA操纵技术、异种移植技术、体电子显微镜和单原子编辑技术。


人工智能领域9项:世界模型、AI智能体、AI对齐技术、高效推理技术、端到端自动驾驶、蒸馏技术、VLA模型、面向科学研究的混合智能和黑灯实验室。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8项:量子处理器、AI量子纠错编码器、芯片级异构集成、光电混合芯片、通感算智融合网络、后量子密码、光学原子钟和超异构融合的算力互联。


新能源领域6项:外部供锂技术、紧凑型聚变反应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调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和碳纤维结构电池。


新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7项:半导体石墨烯、纳米压印、旋转爆震发动机、塑性陶瓷、体积3D打印、范德华挤压技术和深海采矿技术。


这40项技术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近几年其革命性突破不断,加速向产业渗透,有望孕育出未来的颠覆性技术,重塑全球经济社会格局”。如“脑机接口”技术已助力运动功能重建、光明重现及沟通交流,正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如“紧凑型聚变反应堆”,可提供更小、更简单、更经济的聚变方案,近年来在高温超导磁体、新型装置设计等方面不断突破,显著加速核聚变商业化进程。而“外部供锂技术”,可通过向废旧衰减电池注入锂载体分子,补充电池运行过程中损耗的活性锂离子实现电池容量的无损修复,能够显著延长锂电池使用寿命十倍以上,有望从源头解决锂电池大规模报废问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且产业化前景广阔。


这些技术的持续演进与应用场景拓展,正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有望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期以来,中信所一直坚持开展颠覆性技术监测、识别、预判与战略研究工作,每年发布《颠覆性技术前瞻》报告,成为前沿与颠覆性技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来源:科情智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