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6 10:48:33 浏览数量:次
打造国际化创新资源汇聚平台 探索跨国创新合作机制
一、基本情况
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担着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打造国际创新交流合作平台的历史使命和重任。中关村软件园是中关村示范区从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专业园区,占地面积260公顷,总建筑规模310万平米,经过20年的建设,已成为引领全国软件和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聚集了联想、百度、腾讯、新浪、亚信科技、科大讯飞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先后落地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2021年园区集聚了745家,其中上市公司70家、收入过亿企业90家,园区总产值4295.4亿元,地均产值1652.1亿元/平方公里,园区企业国际收入155.9亿元,形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量子科技等全国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
2020年5月,园区获批“科创中国”首批试点,经中国科协、“科创中国”京津冀试点城市(园区)挂点组共同研究,明确了“建设开源生态”的试点目标,着力打造科教新区、创新社区、产业园区“三区联动”的开源创新生态样板间。2021年,中关村软件园承担了“科创中国”海外工程师型研发社区项目,面向欧洲科技强国,依托中关村在全球的创新合作体系,持续加强与国际知名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业功能区的交流,着力打造国际化创新资源汇聚平台,积极推动前沿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研发型项目落地,深入开展与海外科创机构、国际研发人才的互动与合作,打造中关村推动对外开放创新合作的样板间,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二、实践探索与建设成果
1.依托中关村全球创新网络体系,推动建立国际资源对接机制
面向芬兰、德国、英国等欧洲科技强国,中关村软件园不断完善跨国资源对接与创新合作机制,依托中关村海外科技创新中心与中关村海外联络处,积极探索中关村高水平开放创新的新模式。园区承担了中关村芬兰联络处建设工作,加强与中关村德国创新中心对接,利用芬兰Slush大会等各类论坛、展会和合作交流活动的契机,了解欧洲经贸、科技、创新、技术现状与未来走势,并宣传介绍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和中关村品牌,促进中关村企业与当地科技企业的深度科技交流合作,服务“科创中国”品牌建设和传播,搭建开放的交流合作平台。
同时推动与各类创新探索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强同政府机构、高校院所、专业机构等机构和创新主体的深度交流合作,积极对接阿尔托大学、奥卢大学、Laurea大学、FGI(芬兰地球空间研究所)等高校和研发机构,加强与芬兰Innvolve公司、芬兰KES Group公司、SHIFT大会等北欧创业孵化和产业服务机构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进一步汇聚前沿项目、高端人才等资源,积极探索“引进来”“走出去”的新模式,推动全球创新资源联动做好国际创新交流合作服务工作。
2.组织高水平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推动构建高质量的国际创新合作生态
园区围绕全球优秀项目落地和中关村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依托中关村的多层次国际交流平台和海外交流活动,面向英国、德国等国家,组织创业辅导、技术路演、人才交流等多元化跨国创新交流活动,2021年3月、5月分别组织了2场园区推荐和项目落地对接活动,即中德导师联合跨境创业辅导活动、德国项目落地中国决策研讨会,向德国创业团队和人才推介中关村国际创新社区等重点园区, 组织中德两国导师分享了对创业团队落地的建议;2021年10月、12月,组织两场跨国技术路演,即中德科技交流系列活动之人工智能领域项目线上交流会、“科技向北”国际化产业活动之中英信息技术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接会活动,邀请近20余个中德项目在线上路演,对接技术需求,推动国际项目在中关村的落地,努力促成高密度的国际交流合作和协同创新生态
3.打造中关村国际化创新社区,积极落地海外科创团队
按照类海外环境的国际社区理念,建设国际科创研发社区创新空间,探索“类海外空间+专业国际服务体系+多元国际投资”的国际化新型运营平台模式,营造类海外双语办公和智慧社区环境,提供灵活的空间选择,配置远程线上路演、会议服务、共享展示等功能,在社区基础服务上拓展投资链接、市场推广、活动策划、国际交流、区域考察等深度集成服务,打造区域性国际创新创业高地和中关村对外开放创新样板间。
聚焦前沿信息和数字经济领域,建立重点项目挖掘跟踪机制,落地芬兰GreenMorrow公司、芬兰普恩达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为权国际知识产权(北京)有限公司等5个项目,打造全流程专业化国际服务体系制,推动高密度多元化跨国创新交流合作,实现“基地—项目—人才”模式的有效结合,助力海外优质项目和工程师在华发展。
4.聚焦国际化项目落地发展需求,搭建国际化双创服务体系
梳理海外项目落地痛点和归国企业关注政策,针对海外高端人才制定扶持型国际团队入驻租金体系,完善服务流程规范打通海外创业者落地国内创业各个环节,提供全流程管家式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政策解读服务、专业技术服务、跨国会议交流服务等,并依托中关村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拓宽海创项目融资渠道。
推动海外技术在中国落地的技术转移转化业务,积极整合国际国内专业服务机构资源,通过海外项目落地路演、行业机构和研发机构互访、国际技术转移大会、项目海外发布与推介等形式,为海外优质项目在北京的落地与快速发展,提供最适合的创新社区生态环境。
5.深化海外高端人才合作,促进创新交流与合作
依托中关村芬兰联络处、中关村德国创新中心,加强与海外基础科研、创业投资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对接,拓宽渠道引进海外高层次工程师人才协同创新,与芬兰阿尔托大学量子力学实验室负责人、Slush创业大会首席执行官等专家建立联系,促成量子研究院与芬兰阿尔托大学量子研究团队的合作,邀请国际专家参加中关村论坛等重要活动,对接海德堡大学教授为国内企业开展技术培训。
三、下一步计划
一是积极推动与芬兰、德国、英国等欧洲地区的密切对接与合作。加强同芬兰政府机构、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媒体、知名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联系,通过论坛、路演、交流会等活动,促成双方企业和项目的合作。做好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国际创新交流合作服务,积极服务中关村科技企业需求,为中关村企业家、高端领军人才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活动搭建平台。
二是服务中关村论坛、服贸会等国家级重大活动。在芬兰和北欧宣传中关村论坛,邀请当地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联络组织科创项目到中关村论坛分论坛、服贸会及分论坛等专业论坛进行展览展示。
三是做好创新研究工作。研究具有代表性地区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产业促进、科技金融等,更好的为两地创新企业和人才交流互动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