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交易联盟
国际技术交易联盟
首页 > 国际技术贸易 > 国际技术交易联盟

百佳技术转移案例丨最佳跨境创新技术产业化平台案例--得民颂国家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2021-12-22 09:08:18     浏览数量:

01、基本情况

得民颂平台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和成长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专业化平台型智库机构。平台始终秉承“求专求精求创新,得仁得义得民颂”的服务宗旨,坚持用心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园区,注重服务创新与资源整合,致力于打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内修外练与能力再造,平台现已拥有一个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的服务团队和专家智库,目前已初步形成集政策咨询与政务协助、项目辅导与流程管理、创意策划与活动组织、股权投资与科技金融、信息推送与需求应对、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服务平台。

经过十多年的服务探索与积累,得民颂平台先后被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认定为工信部“重点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AAA级科技服务信用机构、国家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国家工程咨询单位乙级资信评价、全国科技服务机构星级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上海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成员单位等,并成功入选中国中小企业首选服务商行列。

02、核心能力

1. 十余年的科技咨询服务经验

得民颂平台自2009年注册成立以来,始终围绕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政策咨询、工程咨询、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军民融合、产业升级、品牌战略、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环保咨询等全方位、一站式科技管家服务,坚持做政府、企业的专业化平台型智库,用心服务企业、服务园区、服务政府。多年来,在中小企业培育、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政务协助等方面积极推进各项服务工作,拥有丰富的科技咨询服务经验。


2. 百余名专业的科技服务团队

得民颂平台不仅具有丰富的科技服务经验,同时拥有一支百余人的高素质、专业化服务团队,团队的专业知识扎实、服务经验丰富、综合分析能力精湛,能够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保障。高素质人才的集聚,为公司实现打造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团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截止目前,得民颂平台自有专业服务人员106名,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新引进咨询经验丰富的专家顾问5名,注册咨询工程师16名、高级工程师12名、经济师3名、二级建造师6名、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4名、上海市注册咨询师6名、创业辅导师6名、上海市专利工作者9名、科技企业孵化器主任2名、技术经纪人26名,服务团队的高质量保障了服务水平的高标准。

3. 千余名各领域院士专家智库

得民颂平台在现有专家人员类型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资深的专利律师、专利代理人、商标代理人、软件著作权登记代理人、流程管理专家等知识产权领域精英,同时在科研院所高校的基础上,集聚了一批园区服务型的专家,进一步拓宽了科技服务领域范围。通过协同服务、资源共享等方式,与21所高等院校、110家科研院所、87家行业服务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汇集了1000多名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家。通过整合多方资源、集聚跨界人才,建设成新型智库平台,同时加强院士专家与政府、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为政府、园区、企业、金融机构等各类经济主体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并且提供技术领域的专业服务和综合性咨询服务。

4. 专业精细高效的科技服务体系

得民颂平台在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园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科技服务的流程、客户管理服务的规范和程序,积极加强服务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建立了《得民颂科技服务规范化服务标准》、《培养引进人才管理办法》、《科技咨询服务及技术转移业务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制度》、《客户分类管理制度》、《员工激励制度》等10余项服务制度及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得民颂服务产品清单》将抽象的服务产品化,使企业更好的理解得民颂的服务内容。平台于2018年5月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20年6月通过跟踪审核。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得民颂平台进一步强化了内部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团队服务质量、健全完善体系文件、着眼业务流程和管理绩效、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和规范运行、明确了工作程序输出和反馈,做到“凡事有规则、事事有记录、持续有改进”,促进得民颂平台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不断稳步提升。

5. 自主开发的“智能政策匹配系统”

得民颂平台经过多年的服务积累,已搜集累计上万条以上的产业信息数据、产业扶持政策和上万余家中小微企业的基本信息和经营信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人工检索,对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扶持政策指标进行分析解读,对企业研发能力、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以及财务状况进行全方位评估,并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线上政策诊断、项目匹配功能,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阶段、不同需求,提供多手段、多形式组合性服务。

针对企业政策诊断的需求,得民颂平台搭建了基于政策项目数据和企业信息数据的关系数据库,自主开发建立了“智能政策匹配系统”,并入驻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助力打通中小企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为中小企业享受科技政策带来了便捷。


6. 集聚丰富的高校科研院所资源

近年来,得民颂平台十分注重服务资源的积累。在平台负责人的带领下,积极整合集聚科研院所、高校、政府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社会科技服务机构、行业技术专家等多类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目前,得民颂平台已汇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21 所高等院校资源,并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市咨询业行业协会、上海老年科学工作者协会等110 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集聚社会专业服务机构资源的同时,得民颂平台与上海市老科协、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山西省中小企业局、上海市青浦区经委、上海市松江区科委以及相关街镇园区等政府单位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各项科技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得民颂综合服务平台有效集聚了科研院所、高校、政府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社会与专业服务机构、行业技术与专家等多类资源,加强了协同创新及服务能力,打造了“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资本助力”四位一体运营发展的新模式,向同一用户提供多重供应链解决方案,用户在一个平台上,就可以享受到专利检索、成果转让、技术转移等一站式科技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一门式综合服务。

7. 参与制(修)订多项科技服务领域团体标准

得民颂平台积极响应科技服务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需求,参与了由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主导的《科技服务机构信用等级评价规范》、《科技服务机构评价导则》、《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指南》、《科技成果评价机构运营服务规范》、《科技成果评价机构评价导则》、《科技成果评价职业规范》、《科技成果评价信息采集与核查规范》、《科技成果评价》、《科技创新企业核心技术评价指南》、《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评价规范》等10项全国团体标准和《科技评价服务规范》、《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和价值潜力评价规范》等2项上海市地方标准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得民颂平台多年来在科技成果评价领域内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和突出的服务能力,平台结合标准化基础原理与方法,围绕科技服务开展全过程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科技成果评价形成专业化、精细化、快捷化的服务体系,为科技服务行业发展建言献策,为科技服务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进一步提升得民颂平台在科技服务领域内的行业地位。

03、典型案例

助力上海莲盛泵业制造有限公司增压泵技术升级是得民颂创新协同平台的典型案例。上海莲盛泵业制造有限公司创建于二十世纪60年代,是国内著名的大型给排水设备生产制造企业,随着时代的变迁,行业技术成熟,企业竞争压力不断突出,对新产品研发的想法日益浓厚,亟需找到泵与自动化相结合的解决方法。得民颂平台了解到该需求后,一是利用得民颂创新协同平台,遴选自动化专业领域机构。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专业领域匹配,共筛选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等10家单位。二是搭建平台,对接需求。得民颂与匹配单位逐一联系,与感兴趣的机构单位进行沟通,牵线搭桥,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交流会。三是多方竞争,确定合作伙伴。经多轮方案比较,上海大学脱颖而出,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共投资200万元,委托上海大学开展增压泵(一体化预制泵站)的产品研发,目前该产品已实现新增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四是不断跟踪,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在技术完成后,得民颂坚持服务无止境,安排专人继续跟踪服务,共帮助企业挖掘、申请专利5项。同时该产品技术已运用在石家庄、北京、通州区等地民生工程中。


04、近期工作

1、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建立合作,针对中心展示的成果进行全方位梳理,初步筛选出66项科研成果进行资源对接,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落地;联合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成果登记、成果展示、成果推广及成果交易等活动,扎实推进科研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实现产业化落地,为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2、协助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网承担全国科技成果登记与统计工作,开展国家科技成果库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为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发挥支撑作用,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资源保障,建设科技成果发布、展示、交流的国家级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3、与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共建科技成果评价与创新能力认证服务中心,依托服务中心开展相关技术、产品、标准、数据、解决方案研究和科技评价工作,推动质量管理和实体经济紧密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将在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培训、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制定修订、发展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4、与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在深化科技成果评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等方面建立全面合作,共建“中科应用技术上海科技成果评价及转化中心”,并协同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成果转化、技术攻关,推动科研项目产业化落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技术创新与成果应用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科研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实现产业化落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项目合作处供稿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