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概况
剑桥肯德尔广场(Kendall Square of Cambridge District)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查尔斯河西岸,紧邻麻省理工学院,是全球创新企业最多、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该区域承接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知识技术外溢,集聚了大量能源、IT与数据、生物医药等企业,产业环境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图 1肯德尔广场区位图
“二十年来,多亏数以千计的科研人员,发明家,企业家,以及各种规模的企业耗费心血,肯德尔广场才逐渐地从从一个半工业区发展为全球最著名的创新中心”,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拉斐尔·赖夫(Rafael Reif)说道。“领导者们鼓励和倡导将城市变得更加有活力。有了规划局的决定,我们有信心将这个城市变得更加美好,所以再过20年,肯德尔广场肯定会变成更有魅力,成为令人愉快的工作和生活场所” 。
图 2肯德尔广场风貌
肯德尔广场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实现了从工业区、办公区到创新区的转变。最早麻省理工学院在政府资金支持下进行军事研发,其附近区域逐渐发展成为军事工业区;1960年代—1970年代政府财政投入逐渐减少,该区域开始转型发展民用电脑生产行业;而1980年代后,区域内的企业逐渐从硬件转向软件开发,并基本摆脱了对国家财政的依赖,工业逐渐迁出,旧厂房逐渐更新为办公楼;1990年代,在校企合作下,生物技术产业首先爆发式发展,随后新能源等新兴科技产业崛起,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谷歌、亚马逊和微软等顶尖信息技术公司以及生物技术和制药巨头都扩大了在肯德尔广场的业务,以利用该地区发生的创新活动,如Novartis,Genzyme,Biogen,Sanofi,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和辉瑞等。
图 3肯德尔广场及周边产业分布
运行机制
一是通过打造良好的创业基础和创新氛围推动创新发展。创新创业活动在初期主要依托于该区域的低效用地和废弃厂房,低廉的租金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人才是初创公司选择肯德尔广场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城市建设,地价和租金不断上涨,影响到了该地区的创业活力和小微企业的入驻。为了保持肯德尔广场的竞争力和活力,政府在2012年颁布《肯德尔中心广场规划研究》(Kendall Square Central Square Planning Study),提出要保留和增加初创企业的生存空间,允许增加建设密度,鼓励孵化器、联合办公空间、生产服务业态的发展,区域内新增办公空间的5%应开展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活动。同时,该区域成立了具有政府性质的剑桥创新中心(CIC),为创业创新人才及企业提供优质的环境。此外,努力引导创新文化,通过政策和宣传提倡学校的创新发展,并制定校企合作的鼓励制度,促进区域内创新生态的形成。
图 4肯德尔广场创新区鸟瞰图
二是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创新街区发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MIT的创新创业机构及项目极大推动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技术许可中心(technology licensing offices,TLOs),孵化器,科技园等机构有助于技术转化。MIT创业生态系统与MIT悠久历史密不可分,深受其学校校训“Menset manus”熏陶,该系统中主要创业创新机构有MIT创业中心、MIT专利授权中心、Deshpande技术创新中心、Legatum研发创新中心等。主要创业创新项目有MIT创业计划、E&I跟踪计划、MIT创业辅导服务计划等。MIT毕业生创建的企业主要是软件、生物科技、电子制造、商业咨询等领域的知识型企业。
图 5 MIT校园与波士顿天际线
三是通过改善公共空间提升生活品质并激发创新活力。21世纪的高技能工人寻求能激发他们创造力的组织和环境,出现所谓“城兴人,人兴业”(people follow city,business follow people)的现象,一改工业或服务经济时代传统意义上的“业兴人,人兴城”(people follow business,city follow people)。肯德尔广场不仅是工作场所,也是生活娱乐场所,区别于硅谷以办公空间为主的空间形式,创新城区要合理配比功能用地,增加零售等生活服务空间,增加人们在此停留的时间和活动的多样性。通过公共空间塑造来改善城区环境,为沟通、面谈等创新型活动塑造新场所,很好地吸引了创业者和年轻的专业人士,最终真正地激发了该地区的创新活力。在2013年开始建设的片区改造项目(Kendall Square Initiative)中提出,在建设科技创新街区的同时,要建设商业娱乐街区,组织多元的商业活动,营造富有创造力的、有活力的空间,项目规划规定区域内75%的地面层用于商业及服务功能,增加街道活力。同时,规定区域内要建设15%的开敞空间,正在推进查尔斯河沿岸公园改造,绿地系统规划,步行道、骑行道的规划。
图6 支持青年学生把创意转化为产品
四是积极开发“第三空间”等新型活动场所。着力塑造新型公共空间,促进街区人员年轻化和经济多元化,进而激发城市街区创新活力,这一模式被命名为“第三空间”:家庭是第一空间,办公室是第二空间,第三空间则是非正式的公共聚会空间,如咖啡馆、餐馆和广场等。例如,位于第三街的电压咖啡馆(Voltage caff),作为在该地区开设的第一家咖啡店,目前已经成为连接当地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会面的重要场所,正在成为创业活动的新场所。所有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有:第一,有免费Wi-Fi;第二,室外座位与人行道相接;第三,价位“中等”;第四,全天开放;第五,有“时髦”氛围。其中,最常使用的有科技广场草坪、Genzyme广场、广阔运河步行和万豪酒店广场和大堂等。
图7 肯德尔广场创新区的“第三空间”
五是重点调控住宅市场以满足基本居住需求。肯德尔广场创新城区希望该片区也成为生活居住街区,规定区域内住宅建筑面积最少要22300m2,其中18%的保障性住宅,8%的创新LOFT,通过商品房、保障房、LOFT等多种形式的住宅混合,满足包括居民、工人、学生等的各类人群需求。住宅项目开发中还规定,在建设高层住宅中超200英尺(约76m)高度的住宅部分,需要涵盖25%的中等收入(80%~120%收入中位数)居民。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到该地区,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建设的环境又不断变得更好,实现了正向循环。2014年9月的肯德尔广场倡议书的目标:四个停车场转变为mixed-usedistrict(多功能区),区内包括住宅、实验室、办公场所、零售店以及开发式空间。
图 8肯德尔广场创新区的夜景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