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慕尼黑工业大学始建于1868年,坐落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慕尼黑工业大学是欧洲工业革命以来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名望的科技大学之一,国际科技大学联盟成员。慕尼黑工业大学一直是欧洲顶尖大学之一。在2019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慕尼黑大学排名世界第61位(欧洲第16位)。在2017年欧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排名中,慕尼黑工业大学排名第四。慕尼黑工业大学一直强调转型为“创业型大学”,其2018年技术成果商业化收入167万欧元(2013-2018年平均为230万欧元)。2017年关键数据为178项发明、71项专利、70家初创企业。
慕尼黑工业大学共有15个机构,其中慕尼黑有 4 个系和 4 所学校,加钦和弗雷辛也设立有校区及研究中心。慕尼黑工业大学专注于5个重点领域,分别是:能源和自然资源、环境与气候、健康与营养、移动和基础设施、信息与通信。
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和优异的科教质量,慕尼黑工业大学于2006年被德国科研联合会(DFG)评为首批三所德国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慕尼黑工业大学同时也是德国TU9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大学之一,被德国政府列为“未来计划”中重点资助和扶植的对象。在德国教育部的大学科研排行榜(CHE)上,慕尼黑工业大学已经连续多年排名第一。特别是在和企业、实业界的产学研对接、合作上成就斐然,蜚声国际。
二、TUM ForTe 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与创新办公室
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与创新办公室(TUM ForTe)是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第一个联络点和中央协调机构,负责研究资金的发放、商业和研究部门之间任何形式的合作、技术转让、创新等工作。

TUM ForTe团队

TUM ForTe内部组织结构
TUM ForTe的职员都拥有丰富的科学背景、工业背景或商业化背景,其主要工作内容具体包括支持和培养年轻科学家、帮助研究项目申请国家经费资助或者国际经费资助;与商业化机构建立联系,帮助校内项目和研究人员与其建立合作;作为技术转移办公室支撑学校内的专利申请、对外许可和创业活动。
在TUM的规定中,学校的技术发明者能够获得专利、项目转化总收入的30%,具体的转化方式包括授权许可和分拆公司。通常来说,分拆公司需要由研究人员申报发明,研究人员可以选择离开学校但保留在学校的职务和收入,或是减少在大学的时间,在独立出来的公司同时工作。研究人员可以持有公司股份,但需要外部对合规情况进行审查;当行政管理机构不愿持有股票的情况下,则采用对外授权许可的方式。针对这一过程中的专利技术归属问题,原则上仅属于实际发明人,但外部投资者通常会要求控制或拥有知识产权,在具体项目中由双方协商决定。
TUM ForTe的产业化合作非常广泛,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6万余名校友会成员的资源,构建起了从研究端到产业端的丰富合作网络。TUM的校友会资源十分重要,许多研究学者们会去一家公司任职,然后以教授的身份回到学校。该校的部分重要合作伙伴包括宝马汽车(BMW),大众汽车(VW),奥迪汽车(Audi),欧洲宇航(EADS),巴斯夫化学(BASF),阿尔塔纳生物医药(Altana),西门子电气(SIEMENS),安联保险(Allianz),德意志博物馆(Deutsche Museum),德固赛化工(Degussa),德国电力(E.ON),巴伐利亚银行(Bayern LB),O2通讯(O2),英飞凌半导体(Infineon),豪赫蒂夫建筑(HochTief),穆勒日用(Müller),曼牌重卡(MAN),瓦克化学(Wacker),南德化学(Süd-Chemie),罗兰贝格咨询(Roland Berger),SAP软件(SAP),Kuka机器人(Kuka),慕尼黑再保险(München Re Group),魏恩施蒂芬啤酒(Weihenstephan),巴伐利亚抵押银行(HypoVereinsbank)等。
三、TUM内的其他创新和商业化机构
综合来讲,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文化理念对待创新和商业化是非常积极的。在研究机构方面,创业研究所(ERI)、创业和金融研究所(CEFS)是TUM的主要创业研究机构,主要负责为学校的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其中,创业研究所(ERI)分为教学、研究两部分,主要研究创业者及新创企业的成长规律,涉及创业认知、创业决策、创业心理、新企业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等多个领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开拓商业的途径及机制,提高学生对创业者和创业组织的认知;二是从商业科学的角度去理解新兴组织及其成功的影响因素。
创业研究所的研究结果直接运用于创业教育的课程中,学生可以听到丰富多彩的演讲,也可以参加各类研讨会。同时,创业研究所与商业伙伴合作提供创业相关的项目管理分析,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也可以从这里的研究项目中获取素材。
Start TUM就是一项极具特色的创业俱乐部培育项目。作为一个集成式的创业教育方式,Start TUM十分注重创业实践培训,在学生创办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全程指导,给他们提供以实践为导向、需求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其学员和教员来源广泛,从本科生到博士后,以及科学家和专业人士,融合了不同学科背景的知识。StartTUM教学课程模块分为 Sense、Touch、Assess、Recognize、Take-off、Understand More共6个部分,每个模块对应创业的不同阶段,力图为学员提供系统的创业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整个创业过程所需要的知识。
创业和金融研究所(CEFS)由慕尼黑工大与德国复兴银行首席教授安·克里斯汀·阿赫莱特纳与财务与资本市场系首席教授克里斯托夫合作创办,开展了大量关于初创融资的外部资助项目研究,包括中小企业期权融资、新创企业私募股权、欧洲风险投资市场、家族创业的资本市场融资、社会创业的绩效管理、德国创业指数(German Entrepreneurial Index)等。
行业联络办公室(ILO)是慕尼黑工大联结研究和商业的服务中心。TUM重视在促进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强科学知识的应用研究,形成了一个互补的研究链,并通过与商业伙伴的合作使知识和技术转移到社会。每年,TUM与科学界和企业界的合作伙伴签署1000多项合作研究与开发协议,诞生了不少技术型新企业。
四、TUM在中国开展的合作
2016年,在第八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上,TUM创新创业中心首席执行官赫尔穆特·舒贝格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就清华x-lab与TUM创新创业中心合作事宜签约。
合作计划显示,清华x-lab与TUM创新创业中心未来将会有更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合作内容将围绕培养中德两国高科技创新创业展开,重点关注3D打印、航空航天科技、清洁技术、金融科技、健康医疗、工业4.0、物联网、移动科技等领域,并将积极推动两国初创企业合作及早期投资的创新创业生态发展。希望通过加强资源共享、平台深度合作等方式,积极探索国际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更好地帮助中德两国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
清华x-lab与TUM创新创业中心自2013年开始进行交流,后者在平台运营和发展模式等方面为x-lab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作为此次签约的核心内容,“清华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团队国际交换计划(Tsinghua & TUM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xchange,简称TIE2计划)”于2016年5月14日至22日在清华x-lab结束了北京阶段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