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交易联盟
国际技术交易联盟
首页 > 国际技术贸易 > 国际技术交易联盟

2020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33—埃因霍芬理工大学(TU/e)创新实验室

2021-05-14 10:27:06     浏览数量:

埃因霍芬理工大学成立于 1956 年,是一所以工程科学与技术为主的研究型大学,其教育、研究和学术侧重于能源、卫生和智能移动等战略领域。2015-2016 学年,学校共有 2044 名教职工,1210 名博士生,290 名技术设计人员,3238 名硕士研究生(16% 为国际学生),4973 名理学学士学生(4 %为国际学生)。


埃因霍芬理工大学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特温特大学、瓦赫宁根大学构成荷兰顶级理工大学联盟 4TU,该校也是欧洲卓越理工大学联盟成员(另有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在 2021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埃因霍芬理工大学位居世界第 120 位,2020 年排名 102 位。依托其在能源、生物与生命科学、智能移动这三大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学术实力, 埃因霍芬理工大学与工业界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各大知名企业的校企合作实验室分布在学校内。

一、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成果转化

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在建立之初就是政府为了解决当地企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以为产业界培养工程师为主,因此它与工业界的研究合作一直十分紧密。在CWTS 莱顿大学排名(CWTS Leiden Ranking)中,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得分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与工业界合作出版物排名”更位居全球第 4。2017 年《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名发布的“全球 25 所与创新企业合作最紧密大学”中,埃因霍芬理工大学排名第一,被评为是世界上与企业合作最紧密的大学。

埃因霍芬理工大学也是世界范围内技术成果转化率最高的高校之一,其成功得益于独特的面向社会的开放式研究和科研成果市场化机制。该校设有 14 个大的研究实验室和 40 个小实验室,所有的实验室都可以单独对外进行合作,每个实验室都有对外合作联系人和成果转化的负责人。实验室面向社会承接各种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问题,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与他们就科学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联系。这些大大小小的实验室与几十家科技企业建立了合作研究中心,直接参与到各大企业的基础研究中, 包括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汽车研究所( TNO Automotive)、阿斯麦尔(ASML)、壳牌、飞利浦、恩智浦半导体公司(NXP)、DAF Trucks、TomTom 等诸多知名企业的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遍布校园。

除了这些大的合作研究中心之外,各个实验室也建立联合研究机制同企业、研究机构合作,各大公司为实验室提供研究设施,或进行联合研究项目,解决技术难题、实现技术突破。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欧洲太阳能研究机构Solliance、飞利浦医疗科技、丰田等企业与机构都与该校实验室开展了长期合作。

究其成功原因,一方面在于埃因霍芬理工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另一方面则主要因为该校对科研成果的归属问题十分开放,企业可以在合租中获得最大比例的回报,以联合研究中心为例,近年来中心为企业带来的突破性基础专利多达500 个,而学校只占了其中 60 个左右的专利所有权。

二、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室(innovation lab)

创新实验室是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技术转让办公室和其商业化专家中心,由经验丰富的专业顾问和辅导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与科研人员、学生和外部人员一起工作,将学校的知识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室是一家独立的公司,目前拥有 35 名员工,归属埃因霍芬理工大学拥有,并提供每年约 100 万欧元的运营资金,另有约 220 万欧元来自于自身盈利,创新实验室以完全商业化的模式向外界提供技术转让服务、合约研究、项目合作、创新融资和创业孵化服务,或从其持有股权的初创企业中获得收益。

 
根据 ERM 发布的 2015 年度报告《中小企业创造就业》,欧洲非金融企业总数的 99.8% 为中小企业,这 2230 万家企业占据了欧洲就业总数的 67%   ,随着中小企业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地位愈发凸显,创新实验室也随之改变了以往高度依赖大型企业研发的合作模式,积极加入中小企业创新体系中。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室认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在未来创新战略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特别创立了中小企业合作项目 Living Lab,促进学校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创新交流。

在实施这一项目时,创新实验室需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大学科研成果的成熟度水平(通常在TRL2)和工业界需求(通常为 TRL7)之间的差距太大,无法吸引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方式将学校的技术发展到商业伙伴能够应用的水平,二是需要经费支撑项目的研究。为此,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室推出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即由学校与中小企业共同出资作为项目的研发经费,学校负责具体研发,企业的主要贡献是劳动力和材料,并且企业方可以免费获得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


利用这种合作,研究人员和学生能够与企业深入交流,共同开发解决方案。学校内的科技园区也被用来作为技术的小试、中试环节的场所,缩小技术与实际应用在成熟度水平上的差距的同时,也方便根据市场和投资者的反馈形成最佳解决方案和产品。这一过程也确保了产品是在市场因素的主导下创造出来的,有利于后续产品的推广和盈利。

三、中小企业 Living Lab 合作项目
创新实验室将自己在 Living Lab 中的角色视为组织者、促进者、业务开发人员和网络的提供,而不是过于强调内容。创新实验室为每个项目都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这些专家小组由该项目的公司联盟组成,并邀请了来自其他大学的研究人员来挑战这项发明或想法,有时也包括退休的企业家等,创新实验室的业务开发人员与专家小组合作,在时机成熟时寻找专业管理团队并成立初创公司。

Living Lab 在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 9 个院系之间横向组合,形成了 5 个战略方向:能源、健康、智能移动、数据科学和高科技系统,每年的总成本约 400万欧元,大学提供了 30 万欧元的资金,缺口由中小企业合作伙伴填补,其中大部分是实物捐助。

参与这项合作对中小企业的好处包括利用大学知识进行高附加值创新,以及以低廉的价格获取具有商业化前景的知识产权。目前埃因霍芬理工大学每年约创建 100 个初创项目,其商业模式是确保从持股公司退出时的盈利。这一模式改变了原来的模式,原来的模式青睐专利授权许可证,但每年只能产生 50 万欧元的授权费用。这些最佳实践的可转移性依赖于一种思维模式的创新,而这种思维模式反过来又创建了一种技术创新模式,即从传统的投资模式转向利益相关者相互支持的共同创建概念。

四、成功案例
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室利用与当地汽车行业的深厚基础,与汽车行业的中小企业联盟合作,开启了 Living Lab 的第一个合作项目,共同开发 Stella 未来汽车。在校方团队的指导以及中小企业合作伙伴的实际帮助下,学生们参与了从机械到项目管理和金融等多方面的工作。


Stella  Lux 第二代太阳能汽车

现在,已有 8 个汽车团队和 400 家公司参与了 Living Lab,每年的新项目都会在一个叫做“科学与商业交汇之处”的年度活动上亮相。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