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0 09:53:03 浏览数量:次
2024年4月,《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印度如何成为科学强国?》。文章指出,根据预测,未来十年,印度可能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经济体。在成为经济大国的同时,印度也准备好向科学强国迈出下一步。
印度研究人员向《自然》新闻团队表示,历届政府都忽视了基础研究,而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体系需要更大的自主权,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如何弥补资金缺口?印度政府和其他领先经济体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做出更多贡献来提高科学支出。
从主要成就来看,根据印度政府数据,按产量计算,2021-2022年,印度拥有世界第三大制药业,是负担得起的药品和非专利药品的主要供应国。去年,印度成为有史以来第四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月球南极附近着陆的国家。印度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遥感卫星星座。
从科研产出来看,印度是继美国和中国之后世界上科研产出最多的国家之一。从2014年到2021年,大学数量从760所增加到1113所。过去十年间,印度又成立了7所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的教育和研究中心网络),使总数增至23所。同期,还成立了两所新的印度科学教育与研究所。
但是,印度在2020-2021年仅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64%用于研究与开发。无论大选中哪个政治团体当选,都必须考虑如何增加国家的研发支出,以及用更多的钱可以取得哪些成果。上个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8个高收入国家的平均研发支出约为2.7%。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的研发支出为2.4%。根据印度科技部的数据,按购买力平价调整后,印度科学支出的绝对值将从2014-2015年的503亿美元增至2020-2021年的579亿美元。根据印度科技部的数据,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后,印度的研发支出份额稳步上升,2009-2010年达到峰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2%,随后下降到目前的水平。
比较印度科学支出的组成部分与类似规模的经济体。印度约60%的科研支出来自中央和邦政府以及大学,约40%来自私营部门。在同类国家中,私营部门的资金通常要多得多。2022年,私营部门平均占经合组织国家研发支出的74%,占欧盟27个成员国研发支出的66%。如今,印度在建筑、信息技术、制造、制药等领域拥有许多全球性公司。它们可以为印度的研究做出更多贡献,无论是在资助研究人员方面,还是在基础设施方面。
2023年8月,印度议会批准了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资助机构—阿努桑丹国家研究基金会。该基金会负责在5年内向大学和实验室拨款5000亿卢比(约合60亿美元),其中70%的资金将来自非政府来源,如慈善家和企业。一旦成立,国家研究基金会将永久打破人们对基础研究被忽视的看法。国家研究基金会仍然只是更大计划中的一块,新一届政府将与国内众多企业一起,更加努力地研究如何进一步增加科学投资。
总体而言,对科学的公共和私人投资促进了经济,进而促进了社会、健康和福祉,因此,一些世界领先经济体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在其预算中优先考虑科学,他们知道这些研究投资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 编译自《自然》杂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