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科技组织合作
“一带一路”科技组织合作
首页 > 国际科技组织 > “一带一路”科技组织合作

2023年"一带一路"数字地球论坛在京开幕

2023-12-08 13:07:13     浏览数量:

12月6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 2023年"一带一路"数字地球论坛在位于北京望京东湖国际中心的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开幕。来自埃及、俄罗斯、摩洛哥、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33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100余名专家代表参会。


论坛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数字丝路"国际科技联盟承办。该论坛以"数字地球与'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一带一路"国家的数字地球科技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数字地球在支撑"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方面,特别是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应对、韧性城市与社区、灾害风险管理、考古与遗产保护、海岸带管理、山地灾害监测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研讨。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名誉主席郭华东视频致辞,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副主席Mario Hernandez致欢迎辞。


此外,"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主席Lena Halounová、突尼斯驻华大使Adel Elarbi、非洲环境遥感协会主席Kamal Labbassi、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Mazlan bin Hashim以及印度尼西亚遥感学会主席Agustan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签署了系列协议。其中,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与"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签署合作发展谅解备忘录;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数字丝路"国际科技联盟与印度尼西亚遥感学会、蒙古地理空间协会签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上述协议的签署是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在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网络及与重要国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也为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数字丝路"国际科技联盟壮大了成员队伍。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秘书长王长林表示,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将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网络,为相关机构和组织搭建多元的合作平台,促进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地球专业技术交流,努力为"一带一路"国家多边及跨区域的纵深合作和更高水平互利共赢发展开拓新局面。


会议期间还发布了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策划编撰的《"一带一路"南亚资源环境地图集》。该地图集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首部系统描述南亚及域内经济走廊的大型综合性专题地图集,汇集了2012年以来南亚区域近10年相关研究成果,包含53组二级专题、310个三级专题。地图集电子版可免费在线阅读,并将服务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重要文献价值。


在当日举行的圆桌会议上,来自伊朗、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蒙古、尼泊尔等20个"一带一路"国家的30余位代表应邀参会,并一致讨论通过了《数字地球支撑"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宣言》。这一宣言是国际数字地球学会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阶段性重要进展,是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数字丝路"国际科技联盟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一带一路"国家在建立数字地球领域协同高效的多边合作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影响。


本届论坛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时召开,旨在促进"一带一路"国家间建立合作机制,达成发展共识,为加强"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地球科技创新发展和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人文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国际数字地球学会”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是于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民政部注册成立的非政府性国际学术组织,依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建设,为国际科学理事会、联合国全球地理空间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的地理空间国际学会联盟、地球观测组织的成员,目前已在全球16个国家举办了13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和9届数字地球峰会,出版《国际数字地球学报》和《地球大数据(英文)》两大国际期刊,并于2017年依托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成立"数字丝路"国际科技联盟,旨在充分利用空间地球信息和数字地球领域的专家智库和国际合作资源,通过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相关机构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搭建开放协作的合作网络,提升相关国家空间地球信息的能力建设,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也是首批入驻我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的8个国际组织之一,未来将依托该集聚区的办公优势,进一步推进在全球范围内举办高水平国际会议,出版高质量学术刊物,发起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搭建国际化学术交流合作平台。


来源:中国日报

0